第一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字。
摔跤(shuāijiāo)放假(jià)照例(lì)
衣裳(shang)背诵(sònɡ)
糊涂(hútú)惩戒(jiè)挨打(ái)
粗壮(cū)坪坝(bà)荒野(huāng)
二、易写错字。
早晨手臂舞台荒野
提示:“荒”是上下结构,中间的“亡”不要多加点。
三、多音字
假jiǎ(作假) 圈juàn(羊圈)背bēi(背包
jià(假日)quān(圆圈)bèi(后背)
四、形近字
服(衣服) 静(平静)叹(叹气)猜(猜谜)
朋(亲朋)净(干净)汉(汉语)请(邀请)
狂(狂风)粗(粗心)杨(杨树)艳(艳丽)
往(来往)阻(阻止)扬(张扬)绝(绝句)
够(能够)落(降落)荒(荒凉)避(逃避)
移(移动)洛(洛阳)慌(慌张)臂(手臂)
五、词语
早晨穿戴 鲜艳 服装打扮敬爱
国旗敬礼安静树枝好奇招引
粗壮枝干影子阵雨荒野跳舞
狂欢功课放假互相急忙自然
能够双臂古老铜钟孔雀狂风
六、近义词
鲜艳—艳丽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照例—照常敬爱—敬重
急急忙忙—匆匆忙忙 鸦雀无声—悄然无声
七、反义词
安静—热闹 招引—驱赶湿润—干燥
认真—马虎 清楚—模糊 敬爱—憎恶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八、词语解释
绚丽多彩: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
湿润:潮湿润泽。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簌簌:拟声词,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
鸦雀无声:连乌鸦和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九、词语搭配
(打)招呼 (做)游戏(看)热闹(跳)孔雀舞
(走过)荒野 (朗读)课文(吹着)风笛
(收起)戒尺讲得(详细) 听得(认真)
(鲜艳)的服装 (飘扬)的国旗(敬爱)的老师
(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墙
(流利)地背出 (厉声)地问道
十、词语归类
1.(与人体有关的词语)
/p>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垂头丧气指手画脚
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耳聪目明眉清目秀
2.(ABAC式词语)
/p>
糊里糊涂不慌不忙走来走去大手大脚呆头呆脑
非亲非故 自由自在无影无踪多才多艺 独来独往
十一、仿写句子
1.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仿写:①清风一吹,他们便跳起欢快的舞蹈;
②蝴蝶一来,他们便争先恐后地打招呼。
2.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拟人)
仿写:春风抚摸着湖水,在水面上露出酒窝。
3.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
仿写:狂风中几株小草相互依偎,花朵被吹掉了花瓣,大树摇晃着手臂。
4.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排比句)
仿写:我喜欢万物复苏的春天,喜欢热情似火的夏天,喜欢硕果累累的秋天。
十三、感知课文
1.《大青树下的小学》从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了、下课了四个方面描写了一所在大青树下的小学里不同民族学生们的幸福生活,展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2.《花的学校》是一首散文诗,选自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集《新月集》。课文以孩子的视角描写了六月阵雨的落下,花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色,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3.《花的学校》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描绘出花朵的活泼可爱,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博大和美妙,又体现出花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4.《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描写了孙中山小时候读私塾,对背诵的内容不理解,主动向先生请教的事,赞扬了他善于思考、敢于发问的学习态度。
5.所
见[清]袁 枚
牧童骑*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诗中描写小牧童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诗句是牧童骑*牛,歌声振林樾;诗中描写小牧童非常机灵、纯真可爱的诗句是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牧童“闭口立”的原因是“意欲捕鸣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