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观头条从离场论到自己人,民营经 [复制链接]

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报记者宋笛王雅洁沈陈

年9月12日上午,一篇名为《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的署名文章开始在网上快速传播,其作者为“吴小平”。这篇文章提出的“民营经济离场论”在舆论场上掀起了波澜,先后多家媒体发表评论驳斥这一言论,紧随其后的是高层接连数次的表态。

风起于青萍之末。

潜伏在这些背后的是一系列的资本、实业层面的波荡。从上半年的债务风险到下半年的股权质押风险,再到不断在民营企业身上爆出的资金链紧张、融资难等问题。一系列市场和政策的变化,在民营企业身上不断被投射。

高层的信号不断被释放。10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就当前经济金融热点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那些为了所谓“个人安全”、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行为,在政治取向上存在很大问题,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此次会议上,习近平表示,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大音定民心。至此,过去50天里,一场由民营经济话题引出的讨论和心理风波被划上休止符。那些经历了动摇、忧虑甚至怀疑的民营企业家们,再次起步。

风起

年9月12日下午,东华软件董事长薛向东看到了社交软件上朋友发来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私营经济已完成协助公有经济发展应逐渐离场》,扫了几眼后,薛向东关闭了链接。

薛向东还尚未察觉到这篇文章在舆论场上引起的轩然大波,“在中国伟大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私营经济已经初步完成了协助公有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阶段性历史重任。下一步,私营经济不宜继续盲目扩大”,作者在该文中这样写道。

在这一天稍晚一点的时候,《经济日报》新媒体号发表了一篇标题为《经济日报批驳“私营经济离场论”:对这种蛊惑人心的奇葩论调应高度警惕》,这篇标题名称长达30个字的评论署名为“平言”,这是《经济日报》理论评论部所共用的一个笔名。《经济日报》创刊于年,邓小平为该报题写了报名。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直斥“私营经济离场论”为“逆改革开放潮流而动、企图开历史倒车的危险想法”。

薛向东是在迟一些的时候才发现“私营经济退场论”文章的影响,他开始发现一些朋友在社交媒体上问询他的态度和观点,“之后我就发了一个朋友圈作为回应,我始终觉得目前的路非常清楚,没有什么好动摇、怀疑的”,薛向东回应道。

薛向东是“92派”(即年脱离体制下海创业的民营企业家)的一员,已久历浪潮的薛向东在眼前的这波风浪前维持了冷静。

浪潮并未完全止于《经济日报》的评论,在9月下旬,舆论对于人社部有关“职工参与民营企业管理”的误读让舆论持续发酵,伴随而生的还有关于民营企业党建、工会问题的讨论,风起浪涌直至11月1日,最高层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直指症结的“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回应,一锤定音。

当天,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座谈会上一连用三个“没有变”和一个“不能变”为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吃定心丸。他说:“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浪涌

若是在平时,9月12日的“民营经济离场论”或许不会引起太大波澜。但此前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为这种论调提供了让民营企业滋生不安情绪的环境。

年5月15日,东方园林、怡亚通一北一南两家民营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前者在公告中表示打算发行10亿元债券,其中5亿元拟用于偿还之前的一笔债务,剩余资金拟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后者则在停牌10天后披露了一则股权转让信息:怡亚通控股拟将13.3%的股权转让给深控投——这是深圳国资委下属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在这两则信息披露的当天,并未引起资本层面大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