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介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时评观点南方日报刊登对毛艳华院长 [复制链接]

1#

年10月15日《南方日报》刊登对毛艳华院长的专访——《广交会助力企业构建更稳定的产业链》。全文如下:

第届广交会拉开帷幕。

中山大学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毛艳华近日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称,广交会将成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平台,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建议国内外采购商和参展商四方协同,打造新型区域产业链合作伙伴。

在他看来,疫情影响下,全球价值链出现区域化趋势,跨国公司希望缩短产业链、减少风险、提高稳定性;数字经济、数字贸易的发展也压缩了产业链的中间环节,让生产更灵活。因此,国内外参展商和采购商,希望通过第届广交会构建更稳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

谈稳定产业链

形成“以我为主”

的产业分工体系

南方日报:第届广交会首次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为主题,首次全面邀请境内采购商参与。如何看待广交会在助力双循环中的作用?

毛艳华: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在开放中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以我为主”的产业分工体系,提升国内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一方面,广交会从过去的出口创汇到助力我国轻工业和机电电子产品畅销全球,一直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着互利共赢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加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第届广交会将进一步向全世界传递开放、合作的中国声音。广交会将发挥线上展不受时空限制、低成本高效率联结全球的优势,吸引更多高质量境外采购商线上参会,服务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辟新的订单渠道。其中,参展商和采购商将通过广交会更好寻找合作伙伴,把被疫情冲击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建起来,借力广交会更好构建稳定产业链。

另一方面,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则意味着广交会自年设立进口展区的既有优势和届广交会首次全面邀请境内采购商参与的安排将成为一大机遇,外贸企业将在此发掘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市场。借助这种外循环体系,与国内产业体系和流通体系形成合力,既提供高质量产品供给,更好地促进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满足国内中高端市场的消费升级,又利用国内市场撬动外贸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第届广交会为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各方面均将呈现出高质量的特点,低碳环保和数字经济将引领本届展会。

谈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消费支撑

高质量产业升级

南方日报: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地,广东的优势在国际循环、潜力在国内循环。广东也提出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您认为广交会应如何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毛艳华:广交会与广东的对外开放,一直有很强的相互促进作用,广交会发展史也是广东外经贸壮大的历史。年上半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3.8万亿元,同比增长24.5%,截至年,广东连续35年稳居外贸第一大省。

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全球采购商和广交会的全球营销渠道,粤企更容易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广东也能借力广交会全面扩展国内市场。同时,通过广交会引入高端要素,广东可以支持外贸企业发掘国内商机、开拓国内市场,有助于推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为内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扩大外循环提供平台,以此助力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绝大部分海外采购商无法现场参展。广东要用好近几届云上广交会的经验和渠道,进一步加大力度,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发掘广交会潜力,增强线上展会效果,尽量降低不确定性。比如第届广交会就有88万人次观看直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