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01隧道窑炉的慢烧调整
在隧道窑炉的运行过程中,有时需要因为设备故障或销售不畅等原因减少产量,进行慢烧。在这样的情况下,窑工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在降低能耗的同时,制品的优良品质得以保持。慢烧的操作技巧包括降低窑内抽力,即减小风压,并增加窑内正压。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焙烧带和保温带的热量流向预热带,从而降低预热带坯体的热交换速度,经过2~5小时的调整,火行速度将逐渐放缓。同时,窑内风压减小会使焙烧带和保温带的空气流量降低,进而保留更多热量。此时,温控仪显示的数据会有所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风压的降低幅度需根据窑炉实际产量来定,避免因窑内内燃热值过高而在风压突然降低时导致过烧,提升焦砖率。在风压刚下调的数小时内,尽管预热带坯体已预热,火行速度仍会保持较高水平,而底火则缓慢降低。当预热带中部的坯块进入焙烧带后,火行速度的降低才会完全显现。
烧结砖瓦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烧成温度,还与烧成时间密切相关。合适的温度和充足的时间是坯体完成各项理化反应的必要条件。由于原材料、砖型和窑炉构造的不同,最佳的烧成温度和时间也会有所差异。窑工通常只需将温度调节至所需数值,并通过控制进车频率来调整焙烧带长度,从而调控烧成时间。对于烧成温度范围较窄的原材料,焙烧带的长度甚至需要精确到米级单位进行控制。
在进行蹲火操作时,需要适当延长进车间隔时间,并相应缩短焙烧带长度,以防止过烧现象的发生。在蹲火的过程中,焙烧带会逐渐向预热带移动,特别是在进车频率低于火行速度的情况下,这一现象更为明显。随着蹲火时间的延长,坯垛中上部被引燃的面积会逐渐增大。在蹲火初期,前12~18小时内,这种变化可能并不显著,但随着蹲火时间的推移,引燃面积的增加会越来越明显。这些坯垛进入焙烧带后,往往处于败火状态,窑温显得不足。这是因为热能具有向上漂浮的特性,在以往快速的烧成过程中,这种影响可能并不显著,因此未受到足够重视。然而,在蹲火条件下,这种影响则变得不可忽视。
为了缓解中上部坯体被引燃过多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适当降低风压、打开焙烧带最前面的1~3排火眼盖子、维持适当的进车频率以及选用燃点较高的内燃。此外,需确保窑炉各部分密封良好,减少热量损失,密切监控窑内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风压和进车频率;注意观察坯体的烧成情况,防止过烧或欠烧现象的发生。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控制蹲火过程,确保制品的质量和窑炉的安全运行。窑工需特别注意窑室内部构造,在蹲火过程中,焙烧带可能前移至预热带,因此需留意窑室设计是否足够耐火,以防高温损坏窑炉。此外,监控窑温变化也至关重要。窑温前移至干燥室,可能导致温度升高,进而损坏风机或造成坯体裂纹等问题。可采取关闭近火哈风闸、设置冷风口等措施来降低高温。
控制窑内正压同样重要。窑内正压过强可能烤坏窑车轴承和轨道。在微正压状态下,温度和气流缓慢向上,但正压力度过大时,温度会向左右和下部散发,缩短窑车及相关设施的使用寿命。为了保持稳定的窑温,蹲火后窑工需密切观察火情,及时调节窑温,防止大起大落。例如,预热带坯体内燃消耗过多时,需适时提升窑温。
合理投入燃料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风压降低可能导致供氧不足,延长燃料燃烧时间。投入燃料间隔过短或量过大可能造成燃烧不充分,浪费资源和产生蓝头砖。最后,窑工需通过实践摸索出适宜的烧成温度、时间、风压等操作规律,并随蹲火带来的变化调整操作方案。通过查看出窑制品,评估操作是否恰当与规范。
结束蹲火后,窑炉即将恢复至正常生产状态。这时,需谨慎地逐步提升风压。由于长时间的低风压慢烧使得预热带的坯体预热不足,因此提高火行速度需要时间。同时,保温带的窑温也处于较低水平,若突然大幅增风压,窑温将明显下降。为避免此情况,可逐步增加风机变频器(例如,每次增加5~8个数字),并在烧上数小时后,再适度提升风压。根据火行速度和窑温的变化,逐渐增加进车频率。经过一段时间后,原先在预热带引燃较多的坯块已移动至后方,而提速后装入的砖坯在焙烧带释放更多热量,使得窑温较长时间蹲火阶段有所改善,同时焙烧带也相应延长。保温带温度从窑体至窑车制品均有所提升,窑炉的产能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