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日报》与胡健中
曹聚仁
《循环日报》
《东南日报》
抗战胜利以后的望平街,国民*要造成清一色的天下,陈布雷在幕后支配着。对《申报》《新闻报》加入了官股,由潘公展主持《申报》,程沧波主持《新闻报》,连冯有真的《中央日报》、罗孰伟的《和平日报》,都变成养媳妇了。《大公报》回上海,已经迟了几个月,这是陈布雷所不能支配的唯一报纸,王芸生还可以自己做得几分主。胡健中的《东南日报》进入望平街,已经是年年底了;他们的馆址,和望平街隔得最远,远在北四川路底的长春路上。但《东南日报》的销数,仅次于《申》《新》《大公》三报,居于第四位,这便是胡健中的本领。
《东南日报》原是杭州的霸主,他们的馆址在众安桥,堂皇得很。后来随着抗战*事行动,移到了金华,移到了江山,移到了福建南平,都是东南一霸。在战时,乃是唯一可以和《大公报》抗衡的报纸,编排、印刷都不错,战时在贵州可以销三千份。(本来《东南日报》在南昌的销数,比当地各报的总和多一倍以上。)它的前身,是浙江《民国日报》,许绍棣主其事。后来,改成《东南日报》,由胡健中、刘湘女主报务。他们三人,有东南三杰之称。胡健中的样儿,颇像胡*之。他和刘湘女都是安徽人,而以杭州市民的身份,做了浙江籍的立法委员。《东南日报》复员后,刘湘女主持杭州版,胡健中主持上海版,其在望平街,不作第二人想。
《东南日报》是CC的嫡派报纸,但社中主持编务的一些工作人员,不少是思想进步的人,这一点,颇和《大公报》《立报》相似。因此,近十多年间,《东南日报》虽已消灭,那些工作人员,依然在望平街上继续工作,有的在《解放日报》,有的在《新闻日报》,有的在《文汇报》。除了三巨头外,大部分工作人员都留在上海。
不过,胜利后的那四年间的望平街,销数的多少,都是不相干的,因为销得越多,便越吃亏。那时,报馆的生命线,在白报纸的外汇分配上,如《大公报》的销数大,外汇分配不够白报纸的买价,还得自己赔钱。《东南日报》就只够了本。如《和平日报》《益世报》,每天销不到二千份,那就大赚钱了。因此,那几年的报业公会,只是外汇分配战的场面。其中自有狠手,留得了狠名。白报纸外汇总额抓在冯有真手中,他在香港碰上飞机出事,死在钻石山;这笔外汇,大有不清不楚之处。总之,有人是带了望平街上的白报纸外汇到香港来过“忠贞”生活的。几乎可以说是“忠贞之士”,都是老板阶级,他们袋中的外汇账是见不得人的。
伏唯心照不宣可也!
—完—
摘自《上海春秋》曹聚仁著
版权归作者所有,民国故纸堆整理,转载请注明
相关阅读:
春柳社:新剧同志会:曹聚仁/
《晶报》及其他:曹聚仁/
宋渔父(教仁)墓:曹聚仁/
再谈“国货之隐者”陈栩园(天虚我生):曹聚仁/
天虚我生——陈栩园:曹聚仁/
陈景韩(冷血):曹聚仁/
陈冷血的时评:曹聚仁
曹聚仁评说《江湖奇侠传》(上)
曹聚仁评说《江湖奇侠传》(下)